中国投资公司斥资13亿美元购买美国德州油田
草案第十三条规定,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百分之五十的,减半征收环境保护税。
北京市12月20日共处罚建筑垃圾、渣土等货运车违法行为568起,发现违反单双号行驶行为8万起、违反国Ⅰ国Ⅱ轻型汽油车禁行行为1.1万起,违法数量比19日分别下降38%、下降6%、下降8%。环境保护部21日向媒体通报,根据监测数据显示,12月20日,全国空气质量日均值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90个(比19日减少了18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54个(比19日减少了10个),占总数的60%。
山西省进一步加大工业企业的减排措施力度,重点工业企业减排效果明显。河北省唐山市在原有红色预警应急措施基础上,要求自12月18日18时起,全市所有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生产环节烧结机(含竖炉)停产,承担居民供暖任务的钢铁企业和相应的烧结机(含竖炉)除外。山东省菏泽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未按《菏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该企业停止生产,12月17日菏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Ⅰ级响应启动后,直到18日上午才停止生产,并用虚假生产台账应对检查。河南省12月19日晚召开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会议,决定从12月20日零时到12月22日24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72小时统一集中行动,重点围绕督查企业停限产、工地停工、机动车违规上路、企业违法排污、僵尸企业滥竽充数等行为。根据最新的环境空气质量形势预报结果,12月22日,受冷空气影响,扩散条件好转,污染形势自北向南逐步缓解。
督查中发现,河北省唐山燕山钢铁有限公司、河北荣信钢铁有限公司、迁安轧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兴隆钢铁有限公司、唐山港陆钢铁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烧结机、竖炉未按要求停产减排。临汾市12月20日新增200辆纯电动公交上岗服务,目前临汾市公共交通的24条线路423台公交全部更换为纯电动公交车。充分发挥各行业部门监管优势,强化落实监管责任,建立谁污染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责任管理机制。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建设农田生态隔离带,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加快划定畜禽禁养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施雨污分流,配套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严格落实三同时管理制度,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五)建立生态环保领跑者制度。按照《吉林省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大力支持企业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鼓励以县(市、区)为单位,创建无烟区。
把环境保护真正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把生态环保培育成新的发展优势。切实强化对清洁生产的认识,以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节能增效为目标,按计划严格制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加快企业自身生产技术创新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降低企业的原材料消耗和能耗,提高物料和能源的使用效率,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十五)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流域、大气、土壤、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十个重点领域实行生态补偿,科学界定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的权利义务。
三、加强协作配合,建立职能明确的责任体系(十)整合优化行业部门职责。(十六)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社会化。建设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组织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摸清全省土壤污染现状,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建立企业争创环保领跑者制度,完善各项政策措施。
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和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处置,严格执行环境应急事件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落实企业环境安全管理责任,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机构和应急队伍建设,抓好环境应急演练,提高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处置能力。通过采取造林治沙、碱地治理和草地恢复、碱性水高效利用等措施,加大西部沙化、盐碱化土壤治理力度,让黄白色的沙化、盐碱化土地变为绿色草地和高产良田。
推进禁燃区和无烟区等严控区建设,划定并逐步扩大城市建成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加强禁燃区内大气污染源监管。日前,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获悉,吉林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环境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印发。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坚持以县域管控区为单元,按照优先保障生态空间、合理安排生活空间、集约利用生产空间的原则,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吉林省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评价办法(试行)》(附后),对县域(国家级开发区)党委、政府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评,实行绿牌、蓝牌、银牌、黄牌和黑牌五牌分类管理的制度。加快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生物质成型燃料,全面淘汰建成区内商用燃煤小锅炉;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严格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加强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健全完善环保部门与司法机关的联席会议、专门联络、会商研判、重大环境案件挂牌督办等衔接机制,深入开展联合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以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领域为重点,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第三方治理市场,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建立排污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机制,不断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加强受污染土壤整治,让杂色减量,全面提升土壤质量。人人都是污染源户户都有污染源。
(二十四)健全环保管理责任制度。完善补助性补偿和奖励性补偿等方式,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综合考核评估体系。
各级党委、政府肩负着维护生态环境的重大责任,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的执政理念,切实强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意识,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切实增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坚持各级党委统揽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及相关改革制度。
二、突出重点任务,强化源头治理和管控(六)突出大气污染防治。加快转变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
重点围绕完成水、大气、土壤、生态四大治理和保护任务,定期研究部署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革体制机制,确定目标任务,切实发挥生态环境综合监管部门职能作用,进一步明确行业监管部门责任,号召整合全社会力量,建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工作体制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形成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环境质量的新格局。四、推动标本兼治,不断完善创新监管制度(十四)强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在生产区以建设集约高效的花园式工厂为目标,构建适度开发的绿岛,在生活区以建设优美宜居的绿色空间为目标,构建限制开发的城市绿心,在生态区以建设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为目标,构建禁止开发的绿洲,推动生态系统发挥整体作用,提高生态系统各类服务功能。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要求,适时增加特征污染物指标种类,对新、改、扩建项目实行等量替代或倍量替代。
党政机关、国有企业要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技术工艺创新与成果应用。
进一步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防止黑土地水土流失。打造生态连廊,合理布局生产区、生活区和生态区。
(九)突出生态建设与保护。开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除尘设施、生态修复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提高综合集成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加强城市水体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建设,将排水管网建设纳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建设污水处理厂下游尾水湿地,突出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开辟补水水源等综合措施,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积极推广绿色信贷,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风险企业环保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围绕法律服务、环境监测、环境监管、环保大数据、环境审计、环境管理咨询等方面,全面推进环保领域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平台,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选树先进典型,推广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增强全社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现存突出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导向,以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精细化和信息化为基本途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政策制度和方式方法,实现多元共管共治格局。建全并发挥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引导和约束政策手段。
加大对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健全信息交流、鉴定检测、案件移交等协作配合机制,推进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二十五)积极参与环保领跑者活动。
大力开展人居生态、田园生态、采业生态、产业园生态、连廊生态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实施沙化、盐碱化土壤治理,让黄白色变绿。